入手一台天钡R1
前言
2021年初,我买了一台矿渣猫盘,也开启了我折腾黑群晖的第一步。但是受限于猫盘的性能,所以基本上只是把它当做存储,除了安装 homeassistant 之外,即便折腾,也没有用它来做别的。
三年后,猫盘的风扇噪音异常,我在网上买了一个风扇,不出五天,异响更严重。而 4007 的滚珠风扇非常少见,大多都是含油和液压轴承。在猫盘关机的时候,我突然冒出了换个设备的念头。
需求
其实我的需求非常不明朗,这也导致我在后面的选择里不断纠结。猫盘给了我稳定的存储,勉强能用的 homeassistant,这俩也算是我换硬件的最基础需求。
此外,受 inkss 常常分享极空间的影响,我觉得远程下载,电影刮削,家庭影院这一类能够一定程度带来便捷的玩意,也应该尝试一番——而猫盘只有 512M 的内存,CPU 也不给力,实在太卡了。
CPU 不用太强,功耗不要太高;内存不用太大,4-8G 即可;暂不考虑两盘以上。
基于“捡垃圾”的精神,我最初的预算仅有600元。
选择
600 这个价位不可能上白群晖,连最低配的极空间 Q2C 也还差两百多,而其它的轻量 NAS 又不太能满足我折腾的念头,所以一开始我把目光转向了其它矿渣。
目前海鲜市场的矿渣还是蜗牛星际卖得最多,但是多年前的设备,不一定能带来稳定的使用体验,所以作罢。
自组方案
回想起从去年底开始被人们频频谈及的 N100 处理器,我便开始频繁对比各家的 N100 产品。
目前网上最多的 N100 产品都是迷你主机,价格五六百,要用作 NAS 还需要额外加硬盘盒,我不太喜欢非一体成型的方案。
畅网 P5 N100 开发板应该是自组 NAS 用得最多的方案,其次还有倍控。畅网的准系统(无内存和固态)开发板价格660-680不等。加上电源预算 60,机箱预算 350,内存和固态预算 200,总费用在 1300 元左右。虽然有老板在板子上给我优惠了六七十,算下来还是超出了我一开始的预算。加上海鲜市场适配 P5 开发板的机箱基本上是 3D 打印出来的,所有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案。
如果 N100 太贵,看看其它处理器不就好了吗?但是很遗憾,J4125 和 N5105 之类的板子在价格上不比 N100 便宜太多。
极空间?
柚子老是给我安利极空间,在对比的过程中,我的预算也发生了动摇,觉得 1200 也不是不能接受。
入门款的 Q2C 不支持 docker,Z2 pro 恰好 1200 出头。有正版的系统,还有保障的售后,某种程度上也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1200块钱为什么不考虑极空间?
两个原因打消了我的念头。一个是去年极空间服务器故障的事,用户因此无法登陆自己的极空间(柚子说后来改了,本地访问没问题);另一个就是被人们诟病的极空间隐私条款,在国内这样的大环境下,极空间也不得不这样做。
此外,考虑到已经用了三年的群晖系统,已经习惯了用群晖,所以还是把目光转向了黑群晖方案。
天钡 R1
天钡 R1 也是我一开始就关注的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一体成型的,售后有保障的,可以完美黑群晖的产品让人很难不爱。
我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入手有两个原因:一是被人诟病的散热设计不好;二是价格略高了一些。
这个模具据说已经用了三代产品了,厂家那边或许会在下一代产品(6月份4盘位)改模。目前网上的方案大概就是改风扇,或者顶部加装风扇吸热,并且据说后者效果还不错。
暂时无法考虑到重庆 40℃ 高温的七八月份,想着加风扇能解决散热的问题,也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趁着京东给的券和京豆还没过期,所以我 800 多入手了一台天钡 R1 准系统版本。京东上的价格近期在 888-938 之间上下浮动,应该是受物料成本的影响,价格总的来说相比去年有所上升。
除了机器的花费,我额外买了一条 8G DDR4 的内存条,一张 120G 的 M.2 固态硬盘。考虑到装黑裙可以用内存卡引导,所以我翻出了多年以前的 4GB 内存卡,但是没有读卡器,所以在淘宝趁着红包以不到一块的价格买了一个读卡器;目前也没有双硬盘存储或者组 raid 的打算,所以把猫盘上的硬盘换过来继续用。
开箱
首先是基本信息:
产品 | 天钡 WTR R1 |
---|---|
处理器 | N100(主频1.88Ghz-3.4Ghz,单通道,4核4线程) |
内存 | DDR4-3200 单卡槽,最高支持32G(N100支持D5,主板不支持) |
硬盘 | M.2 2280 NVME x 1,3.5 SATA x 2 |
显卡 | 核显 Intel UHD Graphics 750 MHz |
网卡 | WIFI6 无线网卡、蓝牙、2.5G 网口 x2 |
接口信息很丰富,干脆用商品的图片来代替表格吧:
由于我不是专业的开箱评测自媒体,所以在开箱和拍照这方面就挺随意的。
箱内包含一台主机,一个 90 W 的电源,一张保修卡,四个底座软垫和8颗用于固定2.5寸硬盘的螺丝。M.2 固态和内存为额外自购。
机器的支撑架为金属,宽两侧一边是散热风扇,一边是内存条和 M.2 固态接口。
窄两侧分别是外置接口和内置排线。从两侧可以看到电路板上的针脚,没看到虚焊和断掉的情况。
天钡 R1 支持两块 3.5 寸机械硬盘,2.5寸也支持,需要上螺丝。硬盘插在上图的两侧,顶部是磁吸盖,轻轻一拉即可打开:
最后
跟朋友聊起最近想换 NAS 的念头时,不免有些感慨。年近30了,虽然还没结婚,多少也有点存款,每年助学捐款 1000 块说捐就捐,但是自己用的手机是丐中丐,路由器是二手,NAS 是矿渣,1000不到的 NAS 要纠结好久,多少有些那啥。
在这种吝啬下,我买的产品基本是极具性价比的。由于是自用,又不是专业的评测自媒体,所以以上的内容只能算作是一个记录和分享。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B站UP主司波图关于天钡 R1 的评测视频。
今天到手后就刷了黑群晖和半洗白,从 onedrive 同步了数据,下一篇日志再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