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4J1e个人影单
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相比之前延长了三倍。——《一一》

就像是在一个沙盒里拍电影,来来回回的镜头也就那么几个场景,但是每次转场都要配上BGM,有点像舞台戏剧。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来这么几个反转,虽然有些让人看着很生硬,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观影过程中还有零零星星的喜剧色彩。刚才看到豆瓣词条才发现孙均原来是易烊千玺演的,震惊我三分钟。

在豆瓣年度电影榜单看到的,就保存下来打算和女友一起看。但是其中有个镜头在大电视上放出来多少会觉得尴尬,于是赶紧退出。直到第三次也就是今天早上才看完。电影风格有些文艺又很惊悚,大尺度血腥我个人有些生理不适。女主演技加分,没别的想说了。

时间很长,但是情节推进比较自然,无论是时长、题材还是人物对话,或多或少都看得像在看韩国电影一样。看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女朋友来家里了,后面半截看得都有点粗糙,以至于律师的具体身份到现在想来仍然云里雾里。不过无论从题材还是叙事本身,都值得一看。

有点看昆汀的《杀死比尔》那种感觉,甚至现在脑海里回想的都是那部电影的经典BGM。整个情节进展比较流畅,虽然时长两个小时,但也没有觉得枯燥无味。配角的登场和死亡感觉略快,个别镜头比较血腥粗暴。作为下饭电影或者放松一下还是可以。

这是一部爱情片,但并不是很适合刚恋爱不久的情侣去看,因为男女的视角存在差异,并且它也并不能教会真爱的人如何更好地去爱。它更像是一部苦难女主自我修炼,打败渣男,回归真爱怀抱的电影。Just a story not real life.

披着犯罪悬疑外衣的文艺片。题材类似《杀人回忆》,剪辑上像《薄荷糖》,追枪贩的时候又有几分娄烨的味道。固执的老警察,带着主角光环的画像师,老警察坚持的破案关键是凶器,可这最关键的证据来源并没有表现在推理或刑侦上。所以企图当成悬疑片来看的话定会大失所望。

起先也不过是当下饭电影来看的,所以没抱多高的期望。电影算是一个好的题材,但是对于反诈的刑侦处理太弱了,虽然人物一个接一个成了替罪羊,但是始终体现不出来分秒必争的紧迫感。关键证据是一串串让人看不懂的外国语短信,在幕后老板逃跑时我想,王千源的个人英雄主义又要体现出来了,好像往往都会给主角展示自我的机会,打斗却是不痛不痒。整体来说,越看越觉得糟糕。

剪辑超级乱,前面还能看出来时间的变换,到后面牛被抢去配种那开始就有点云里雾里。要说黄渤演技好吧,因为有炸弹在劝郎中他们走那会看不出来是喜是悲,要说不好吧,六七年以后演一个老人又确有那么个样子。总的来说,一点喜剧效果都没有,就别加上喜剧的tag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脑海里想到了前几年国内拍的类似题材的电影,大多都已没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是去年韩国的《摩加迪沙》(非撤侨)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对于撤侨这种事我们更多的了解仅仅只是来源于新闻报道上的几段话,所以对电影中展现的多重困难有时候会难以共情。在这部电影中最能打动我的反而是宗和她妻子的第二通电话,可能因为这才是每一个普通人拥有的最朴素的情感。最后,建议我们以及我们的电影,少喊口号。

多年以后二刷,还记得很多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更倾向于是一个阴谋论,如果当你身边所有人都欺骗你,说你其实病了,你会不会也会陷入自我怀疑?但是看过了《发条橙》便觉得精神治疗也许就是一个事实。最后他很清醒地说出那句话,说明这并不是一个阴谋。像《发条橙》一样,被改造成一个真正的“好人”,那么然后呢,借着自己的躯壳替别人活着?

这是一部很多年前就听说过的电影,一直没看是因为两个多小时实在很长。电影使用男二旁白作为全知视角叙述,某些场面看起来确实气势恢宏,看起来是一部很厚重的电影,但总感觉像“小时代系列”,因为它事实上只不过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如此说来好像手法确实比故事本身要厉害许多,毕竟如此简陋的内核却能表现得如此浮华。结尾尼克为什么要在Gatsby前面加一个The Great呢,以此来反衬他葬礼上体现的“晚景孤独”吗?

昆汀煮了一锅大杂烩,头一次见到一部电影里融合这么多元素,暧昧的音乐,粗糙的动画,既现代又古典的打斗,就连以一敌百的场景都要切换成黑白,然后变成“皮影戏”。看得出来昆汀对电影艺术性的理解是不同于常人的,这大概就是他“不正经”的风格吧。

在我看来,豆瓣8.1分算是较高的分数了,但是这一部电影却没有达到我的心理预期。可能它有犯罪和爱情的外衣,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文艺片——因此好坏就比较明显了。他没有商业片看起来那么爽,但是也继承了很多文艺片的痛点,剧情的拖沓和镜头的多余。看完之后想到的是《心迷宫》,《暴烈无声》,但它们又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所以除了题材本身和一部分镜头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这个题材我本以为只有湾湾的电影才会拍,或者只是我个人在看的时候会联想到诸如《一一》这样的电影。以前觉得镜头语言才是真正成就导演的手段,现在觉得能在笑泪中好好讲一个故事就已经很成功了。这个剧本确实有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或者说故事的转折来得太快又太直接,导致很多时候都能猜到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情。但演员的表现确实又很出色,即便是作为一部普通的茶余饭后的家庭电影,它仍然值得五星。顺便强推一下小朋友参演的《不说话的爱》。

本以为又是一部能够影响我对爱情理解和看法的电影,但事实上电影只是讲述了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故事。片中唯一触动我的不是男主向女主求爱的方式,也不是暮年坚持给她讲故事的陪伴,而是当他被她的父母拿来作比较的时候,he's trash——想到了《岁月神偷》里进一第一次去芳菲家里那种无处安放的自卑感。

本来我是很少看韩剧的,因为拖泥带水,远没有看电影舒服。这部剧的槽点很多,男主固化的表情,拖沓的节奏(接近一半的回忆以及在发现李材韩尸骨后只需要一个镜头即可处理的感情硬拍了四个镜头),某些地方不太合理的剧情(实在不能算作悬疑片)。不过选取的案件确有几分奇妙,加上结尾一集眼看要落入俗套却又没有太俗,三星半吧。

在伊芙的真实身份被揭开后,我曾一度认为后面的情节有点画蛇添足,如果假开枪之后伊芙真的随菲利普出逃了可能更好一点。但是在二战后的电影史当中,或者说希区柯克个人的电影史当中,大团圆结局往往都是必不可缺的,最后在石雕上的追逐以及“来吧,桑希尔太太”之后的转场在那个年代简直算得上是神来之笔了。

首先,从电影叙事来讲,。每一个章节之间插入的火车行驶的镜头,其实都是倒放,象征着时间回溯。如果使用正叙,这五个章节的过渡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镜头画面去阐述。然后针对故事,个人觉得这并不算是一个好的故事,倒叙往往使人充满兴趣,但是对这个故事我没有太强烈的非要看完不可的冲动,在看完之后还需要把几个片段按照顺序串联起来(如果你愿意这样)。似乎李沧东在讲故事的时候永远都是不温不火,更多的关注点在人物的细微变化上,在那些象征性更强烈的画面中。3.5分。

今天下午回来的路上想到上次她写了自己做的一个梦。我当时就在想,梦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吧,因为它并没有逻辑可言。今天晚上看了这部电影,在基于“它是一个梦”的认知上,那么多看起来毫无头绪的片段似乎就合理了。不过我还是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这一部电影。

虽然贾科长是监制而不是导演,但是从电影里总能感受到一种贾樟柯对小人物的塑造。这部电影形式上很像超现实,在内容上却又很现实。树先生这个角色的塑造很形象,但是这个人并不能为起码我个人所认可和接纳。可能是我没看懂,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隐喻着什么。总而言之,我是不太可能二刷,也不会推荐给他人。

明明已经刷了很多遍这部电影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来写简评。

本来抱着看科幻片或者灾难片的心态去看的这部电影,也做好了和看《流浪地球》一样的心理准备。虽然有很多专业名词,但它并不烧脑。从科幻电影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呈现的宏大的画面在2014年已经算得上是巅峰了。在看到后半段,到被骗之前,也曾一度觉得无法打上五星,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不信任,尤其是在五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墨菲传递信息的时候,让我再一次对诺导顶礼膜拜。科幻片中的人文性,这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了吧。

没有婚姻,甚至也没TMD的爱情,所以看的时候并没觉得引起了我的共鸣——除了“精神病患者”走后的那段争吵。这部电影一定程度上加固了我不想结婚的念头,下午的时候都在想,人与人只间最脆弱的就是感情关系了。当新鲜感过去之后,爱意也会慢慢消失殆尽,即便最后成为了一种责任,也不过是一方或者双方的妥协罢了。《我可能不会爱你》里面,程又青的妈妈也告诉过她,一个家庭里,不能有两个拿着话筒的人。

果然就如《一一》所说,一部好的电影能使人生延长两到三倍。看完这部电影像是自己已经活过了一遍。我们总是在接受以及教育孩子们要积极乐观,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无法把自己的一堆烂事处理得很好。生活总是如此艰难吗,是的,没有人能逃过深藏于内心的痛苦和空洞。亨瑞的眼神,实在好像73版《漫长的告别》里的马洛。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穿过这座城市。

头一次看应该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候上高中,到后来唯一记得的画面就是663的模型飞机在她背上飞过降落。很多年以后听到一首音乐,采样来自223的独白,我知道我也在买凤梨罐头,甚至在感情发生之前就能预知它会过期。和电影有些相同的是,很多的事情就像223一样突然就没了后续,却总是会看到其他的663登上另一次航班。

这算是我个人不太喜欢的希区柯克电影之一,虽然有格兰特和褒曼的加持。
电影的片长相较于其它希胖的电影来说已经算短的了,但是容量还是非常大,这101分钟像是看了两个多小时一样,即便1.5倍速。
当然最后Devlin能够堂而皇之地从男二的家里带走艾莉西亚我是有些没想到的,最后电影在那截止也没想到。不过回想过来又觉得恰到好处,再多演一点就是败笔了。
顺便,个人觉得希胖最浪漫的电影是《捉贼记》。

音乐满分,转场满分,脑洞满分,但是总感觉有哪里说不出来的不喜欢。

比较老套的励志和大团圆的结局,好像就会显得人物形象刻板化严重,现实可能更惨,但是往往结局很少能这样完美。相较于之前的三部电影,这部有很明显的延续,也凸现了不一样的缺点。可能这才是网大最真实的模样吧,有一些想法和野心,但是在表现上和一些商业化严重的电影没太大的区别。3.5分。

实在太喜欢前半段,他被所有人都喜欢的时候。而后面两个人之间有了秘密,无法告诉别人,表面上是一番平静,真正看不见的地方暗流涌动。
结论:不要轻信,不要和某个人拥有秘密。

故事还是挺有趣的,尤其是死者被埋进去又挖出来再埋进去……如此反复因为四个人其中三个都怀疑死因在自己。最后医生来得出的结论是自然死亡又显得有点头重脚轻,不过最后让小孩再次发现(他的时间理论最合适做这件事了)很巧妙。最后,看起来像是看了一出话剧。

其实一定程度上我是无法认同这部片子还行的,看完之后总觉得很空洞。一部犯罪电影最起码的应该是好好讲故事,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强加在一个情感上。

就像踢一只熟睡的狗,他们打算在它开始吠的时候打它,它知道一吵闹就要被打,它就会保持安静。三分是针对电影本身。

看完了,感受和之前差不太多。多线叙事在黑色幽默中的效果往往是最明显的,放在这样一部气氛本该很紧张的剧中就太拖情节的节奏了,况且还是披着丧尸外衣的社会伦理剧。当然有的人,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学校去,有什么用呢?另外,死了那么多人是我没想到的,主角光环好像也没那么强烈。但是一个一个继往开来的牺牲,有些大义凛然但完全不必要的牺牲,究竟成就了一个怎样的悲剧?

这是我最不应该先看豆瓣简介再看电影的一回。有了简介的先入为主,在任何时候都知道女主“被精神异常”都是有阴谋的。虽然是一部老电影,但是情节很紧凑,氛围也恰到好处,没看简介的话我同样也会被误导,甚至知道了阴谋之后还怀疑过女仆是否同谋。不敢想象如果这部电影是一部高清的彩色电影,煤气灯如某国产惊悚片一样变化夸张会是什么样子。

日复一日重复,逐渐成为一个全知的神,有能力去帮助身边所有的人,第二天一切清零,除了自己的记忆。但是这样的生活真的不会让人觉得枯燥吗,一定会,并且会很孤独,让他坚持下去的目标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醒来。类似于这种日复一日的电影太多了,这部电影没有特别出彩,确实最朴实和最不可能的一部。

一场突然爆发的流感,总统和美国佬的冲突,人民和军队的冲突。要是几年前看这部电影我可能的的确确无法理解,经历了新冠的肆虐之后才尤其懂得这份安定的可贵。在面对全球性灾难的时候,一些人的牺牲,一些人义无反顾地驰援,都值得我们铭记和感恩。

故事很简单,就是一家美国人的逃亡史。同样是叛乱,政府军在这部电影里真就一点作用都没有呗,并且关键时候,美帝的大使馆也靠不住……竟然会有东亚小国敢袭击美帝的大使馆。在剧情和深度上都远远比不上《摩加迪沙》,如果纯粹的是为了表现一家人之间不离不弃的亲情,又显得太过于平淡,流于表面罢了。再说导演,估计师从娄烨,电影镜头的观感极差,看完后实在忍不住吐槽—我怎么看了一部这么烂的电影!

这被人们誉为希区柯克的代表作品的电影,在我个人看来却真的不是那么成功。诚然,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角色却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这一点貌似只有希区柯克能够很好地把控。但是显得似乎有些意识流的作品的的确确拖沓了两个多小时,它的内核究竟是什么,这恐怕是导演自己也无法明确的一个东西。

客户端看到这个宣传,没想着点进去看的。但是在全球总决赛开幕的时候放了这个,今晚一口气看了三集。金克斯被蔚放弃的那一刻,加上国配的声音简直让人心碎。第一季整体来讲还是很棒的,但是和英雄联盟宇宙的故事有一些出入,第二季肯定会再天上一些坑。拳头真是一个被游戏耽误了的音乐和动漫公司。

3.5分。看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我应当收回此前说过的希区柯克不会特别去拍爱情,因为悬疑才是他的特色这句话。在这部电影里故事本身的悬疑色彩相较于男女主的爱情故事黯然失色太多,虽然期间怀疑过不同的人,但最终揭露真相的时候觉得太过于平淡和偶然。但是另一方面,一个聪明体贴的姑娘谁不爱呢,这简直就是梦中的情人啊,更何况还有万贯家财。

看前面几集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好奇心的加持,觉得还是挺有趣,后来四五集忍不住倍速播放。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游戏应该是弹珠游戏,规则很简单但是也很残忍,自己和盟友要死一个,这一集才是矛盾冲突和人性表达最出色的一集,至于最后一集呵呵。另外有些坑没填啊,比如那个摩斯密码?比如那个勇敢的大韩民国警察,掌握了那么多信息却中道崩殂?WTF?

这确实不能算作是一部悬疑电影,当奈夫坐在办公桌上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就已经交代了真相,包括后面的种种情节,它和希区柯克式也有很明显的区别。事实上通过杀死另一个人来掩盖之前的罪行的方式是非常愚蠢的,原著里面可能还好点,电影里的奈夫似乎根本没有想嫁祸的意思,在杀死菲利普之后在办公室交代了罪行……那么它为什么要杀死菲利普呢,如果是想要逃到境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交代罪行呢?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可以一看的电影,情节流畅,丝毫不拖沓,也许导演根本就没想拍一部悬疑片。

这部电影比前面看的《共同戒备区》还要让人震撼和感动。在政治上,各方之间利益的牵制和博弈;军事上,最强规格的武器都出动了;在人情上,即便是南北两国的人,即便各为其主,但都因为某些因素和共同的追求变成了英雄惜英雄的朋友。可惜的是,他真的不能和他在盘浦洞喝烧酒,不能回家看望自己的妻女了。和平难能可贵,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更加期望的是能和平统一台湾。

上一次看到一部叹为神作的韩国政治电影是《出租车司机》,上一次在韩国电影中看到南北题材的是《特工》。韩国电影敢拍,能拍,会拍的一些题材真的可以当成历史来看,这部电影无论是表现战争还是南北间微妙的情感都可以说是顶流了。感恩自己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同时也感恩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