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浏览器翻译插件对我来说一直是可以不常用但不能没有的东西。目前我用的 edge 浏览器,微软的翻译众所周知,所以侧边翻译插件不太更新后,我用上了腾讯的翻译插件,没想到后来也凉了。在碎月的推荐下,我用了一段时间的沉浸式翻译。

前几天,沉浸式翻译被爆出泄露用户信息,加上我一直不太习惯它输入翻译要跳转网页的方式,整体稍显臃肿,于是我决定换掉它。

我期望的浏览器翻译插件是简约的,有 AI 大模型加持可以翻译得更准确的,可以在输入框输入文本便捷翻译的。

Trancy

trancy 是我在又一次体验众多翻译插件后的选择。它的定位应该倾向于外语学习,但是在网页翻译这方面又很符合我的需求。

核心优势

  • AI模型:最大亮点是免费提供GLM-4 Flash模型使用权限,这是其它许多插件需付费才能享受的高级 AI 翻译能力。除此以外,它也内置了 deepseek、GPT、Claude 和 Gemini 模型,也支持自定义添加,不过后面这些是付费功能;

  • 字幕翻译:在YouTube等视频平台上提供双语对照字幕支持,这个功能沉浸式翻译也有,但是我没使用过(或者是没使用成功过),trancy 可以很好地支持,并且可以选择翻译的大模型;

    trancy的字幕实时翻译

  • 响应迅速:我初次体验时便遇到了输入框翻译功能无效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输入中文,在其它语言中依然显示中文,输入其它语言能正常翻译成中文。当时我通过邮件的形式反馈了“快捷翻译无效”的问题,开发者很快回信,并且当天中午就通过热补修复了该问题。

    trancy的快速响应

  • 多平台支持:除了 chrome 和 firefox 这两大浏览器阵营,trancy 还支持其它平台和浏览器,比如 safari。

    trancy支持的多平台或浏览器

当然,学习方面的功能因为我需求不大,所以没有深入体验,但它的功能确实比较丰富。

trancy集成的学习功能

我认为的遗憾

因为我的需求和 trancy 的定位并不十分匹配,所以现有的遗憾主要是是对我个人而言的

一开始,我觉得其它模型和自定义模型等需要付费是遗憾,但是整体来说 GLM 4 Flash 模型的翻译准确度还可以,所以就没太在意这点。

此外,插件的布局于我而言不太高效。我非常喜欢谷歌翻译插件那种,点击图标即可直接输入要翻译的词句,trancy 点开之后的布局如图:

trancy插件的布局

看起来这个布局确实更适合学习其它语言的用户,而我常用的设置和快捷翻译则在第2和第4。

对比

当然,我也深知没有最完美的产品,只有更合适的产品,所以我也曾试图想过借助 AI 自己写一款自用的翻译插件——好多方面我都想过去重复造轮子。但即便有 AI ,完成一个完整的好用的项目依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我简单评测了一些翻译插件。

基于实际体验和测试,整理主要翻译插件(不完全)关键特性对比如下:

产品/功能 核心优势 主要缺点 翻译准确度 翻译速度
有道灵动翻译 图片/音频翻译,无输入框 不能划词翻译 ★★★★☆ ★★★★☆
DeepL 翻译较准确,有输入框 免费版无网页翻译 ★★★★☆ ★★☆☆☆
火山翻译 支持PDF划词翻译 翻译不够准,部分网页翻译失败 ★★★☆☆ ★★★★★
轻氧翻译 开源,简约 网页翻译缺失 ★★☆☆☆ ★★★☆☆
侧边翻译 简约,有输入框 API接口维护不及时 ★★★☆☆ ★★★☆☆
Trancy 免费GLM-4模型,字幕翻译 GLM 4.5模型暂时存在稳定性问题效 ★★★★☆ ★★★★☆
简约翻译 / 配置项多,没有输入框 ★★★☆☆ ★★★★☆

当然,除了产品对比外,我也尝试了 trancy 自带的诸多模型翻译的对比。以英文版新华网某天的一条新闻标题为例,翻译结果如下图所示:

trancy多模型翻译对比

在这些模型中,没有一个大模型能正确翻译出‘卢卓灵’这个人名,看起来都没有实时调用网络搜索,GLM 4 Flash 居然把Lu Zhuoling翻译成了鲁智玲。

在人名方面,我更认可 GPT 5 nano 的处理方式,即套用原文,而不硬要去翻译它;当然,特定的称谓翻译也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假设 A 国的领导人姓“于”,英文的新闻标题往往可能这样写:Yu says A-country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peace talks in Ukraine crisis,一个好的模型会这样翻译:于某某表示A国将继续推动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谈判,而有些模型可能会直接翻译成“于说……”甚至“于于说……”。

如果抛开人名翻译的问题,我个人觉得 deepseek 的翻译最符合新闻标题的特征,简洁和准确。

最后,我很讨厌必应那种自作聪明的“本土化翻译法”,比如输入youtube,它会翻译成“优酷”,我不记得是哪个模型也有莫名其妙的翻译(写本文时 bing 和 GLM 4 Flash)都没有成功复现:

居然把 huaxia 翻译成华为

写在最后

关于沉浸式翻译泄露了用户隐私信息的事我无法做专业的评价,但是我想,除了使用体验以外,用户肯定还很在意一款产品的安全性。

在翻译这方面,我期待越来越多的大厂可以做出更好的产品,尤其是在这个 AI 普惠的时代,如果依然只是依赖传统的机翻,那还能有什么竞争力呢?没错,微软,说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