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有一个在我周围貌似很小众的爱好,曾经多次想尝试拍下空中皓月,但效果往往不如人意。买过一个星特朗的手持双筒望远镜,外加一个不知名的迷你单筒望远镜,前者成像效果不错,但是没有支架和手机夹,后者有手机夹但是成像效果不咋地。于是今年8月下旬,我咬咬牙买了一台入门级天文望远镜。

迷你望远镜拍摄,照片有压缩

迷你望远镜拍摄,照片有压缩

抉择

网上几百块的天文望远镜比比皆是,但许多都被称之为“玩具”,预算 700 左右的情况下,AI 给出了一个基本的参考。

配置 高优先级(必选) 可妥协项
口径 ≥80mm(深空观测底线) 外观颜值/包装
焦距 行星观测>800mm,深空>400mm 变焦功能(定焦更可靠)
支架 金属赤道仪+加重三脚架 云台精细度(入门级够用)
镀膜 多层镀膜(FMC) 镜筒颜色(黑色消光更佳)
配件 含2个以上目镜(如20mm+10mm) 品牌溢价(选专业大牌平价款)

70mm和80mm看似只差10mm,但实际观测效果差异显著,尤其在深空天体(如星云、星系)和行星细节上:

观测目标 70mm口径实际效果 80mm口径实际效果
月球环形山 ✅ 轮廓清晰,月海可见 ✅ 环形山阴影细节锐利
木星云带 ⚠️ 隐约可见2条条纹(需极佳视宁度) ✅ 2-3条条纹分明,大红斑可辨
土星环 ❌ 呈“米粒状”无分离 ✅ 环体分离可见(150倍+稳定跟踪)
仙女座星系M31 ❌ 不可见 ⚠️ 雾状光斑(需无光害环境)
昴宿星团 ✅ 可见6-7颗星点 ✅ 星点更密集,背景星增多

关键结论

  • 70mm是行星观测的底线:勉强看木星条纹,但土星环无法分离
  • 80mm是深空入门门槛:可捕捉M31雾状轮廓,土星环分离需配合赤道仪稳定性。

星特朗的 80EQ 被许多人称赞为新手入门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凭着它的大名我就要入手时,deepseek 跟我谈到了另外一个品牌——探索科学,在我的预算中,貌似探索科学的 80EQ3 确实更胜一筹。

参数 探索科学80EQ3 星特朗80EQ
赤道仪 EQ3级(承重更强) 基础EQ1(稳定性稍弱)
镀膜 FMC多层宽带镀膜(透光率更高) 标准镀膜
目镜 PL目镜(边缘像质更好) Kellner目镜(基础款)
用户操作 调焦手感偏紧(精度高) 调焦顺滑(新手友好)
深空能力 M31可见雾状轮廓 同等口径下表现接近

基于上述比对,我在8月18日以 679 的价格入手了探索科学 80EQ3。

组装

望远镜很快到货,因为算中等件,所以拜托京东小哥送上了门。

一个长方体纸箱,打开后可以看到里面将配件分别存放。卖家发了安装视频,边看边组装,没有什么难度。

80eq3的正面

80eq3刚组装好还未调整

组装好之后,按照卖家的视频调整红点寻星仪,一切大功告成。

体验

组装完成后我便用它观察了对面远处的发电风车,但效果让我有点失望。

手持望远镜可以看到完整的风车和一部分周边环境,但 80EQ3 即便使用 20mm(只配备了20mm 和 4mm)的目镜,也只能看到风车的一部分,看起来是风车不够远导致的。根据公式,望远镜焦距为 900mm 的情况下,使用 20mm 目镜的放大倍率是45倍,使用 4mm 目镜的放大倍率是225倍。相同条件下,目镜越小,视场也越小。

当晚我便很期待月亮升起,但是很遗憾,在此后的十来天,我都没有在天空中看到月亮,天文通 app 显示的“无月黑夜”也几乎覆盖整个夜晚。

看月亮不行,看星星怎么样?无月黑夜正是看星空的时候!同样很遗憾,在光污染等级 5 级的地方,使用这款望远镜,肉眼可见的星星在目镜中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光点(它们通常比月亮距离地球更远)。

在楼顶长曝光直拍的“星空”,这种光污染条件看不到银河

直到9月2号,我才在 80EQ3 到手之后首次使用它看月亮。使用更高倍的天文望远镜和低倍手持望远镜看月亮各有优缺点

高倍天文望远镜:

优点:细节更丰富,更清晰;缺点:只能刚好看到完整的月亮,且因地球自转,需要调整赤道仪

低倍手持望远镜:

优点:可以有更广的视野;缺点:手持晃动但想对灵活,没有支架很难拍摄

当天是盈凸月,由于手机镜头很难完全对准目镜,加上拍摄时需要手动降低曝光,拍摄的效果也不如人意。好在我灵机一动,调整好手机的对焦和曝光之后,选择了录像模式,最终拍出了丑丑但是想对比较清晰的月亮。

9月2号第一次观测,曝光没拉好

这张曝光也不是很好,并且边缘有很明显的“光圈”

这张相对平衡,但是没完全对准月亮,所以只拍下了部分

后面的几天,有时间和机会我都会看看月亮,但到目前为止仍然都是单张直出,没有多图堆栈,没有调色。

9月4日第二次观测,这张想对来说更清晰了一点

9月4日第二张

9月5号,云比较多,拍得不全面

当然,以上基本都是截图。没有电跟的话,即便对准了月亮,但月亮也会慢慢跑出视线,下次拍照得提前用蓝牙或者延迟拍照,录像的截图总感觉差点意思。

但是录像本身却有点意思,因为赤道仪不会自己转,手动微调也会导致画面剧烈抖动,因此短时间内拍摄月亮入镜到出镜的过程也有点意思。

视频拍摄日期为9月6日,有三倍加速,如果播放失败或不畅请忽略。